首页 申报材料 课程概况 教学队伍 课程资源 课程建设 职业技能 实训资源 教学录像
课程概况
 
   
 
 

课程理念 
1、课程设计理念 
“双证融通”模式下课程体系重新构建的研究以电工基础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突出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强调理论教学、实训环节、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的衔接和融合。 
2、课程设计思路 
(1)根据电工行业职业能力分析来制订“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 
电工行业职业能力包括能用电工产品来对相关机械设备进行电气改造、调试和维护;能用小型可编程控制器来改造传统继电器控制设备、用变频器来改造传统直流调速或机械调速设备等。根据这样的要求,结合人保部门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重新制订符合地方和行业要求的“双证书”电气人才培养方案。 
(2)从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出发将传统理论教学体系改为双证融通课程新体系。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深入细致地考虑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内涵要求,摒弃落后的传统课程体系,而改之以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的新体系(即双证融通课程体系)。这就意味着,必须将维修电工的应知内容贯穿在理论教学的相应课程中,同时贯穿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则是维修电工的应会技能。 
(3)以维修电工的应知、应会目标为主线开发双证融通课程。 
电工的双证融通课程,需要以维修电工的应知、应会目标为主线,梳理并分析相应的职业定向、工作范围、应会技能和应知内容,使得自动化双证融通课程的专业教学内容大体符合维修电工的职业标准要求,从而使得专业课程和维修电工职业标准在教学内涵上存在相对一致的涵盖性,或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与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会有相对应的联系,最终形成符合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的“双证融通”课程。为此,上海震旦职业学院《电工基础与技能实训》教学团队开发《电路与电工技术项目教程——教、学、做一体化》,《维修电工实训(初 中级)》、《电气控制技术与职业技能实训》“双证教育”特色教材 
(4)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双证课程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将教学计划同职业标准有机联系起来,在培养方案中嵌入资格证书要求。为此,需要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以及探索创新。重点研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搭建、单门课程的课改方法、课程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的方式和途径等。 
本次研发的“双证融通”教材和《电工基础与技能实训》精品课程建设,不仅希望做到融合学历教育与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还希望具有相当的职业拓展性(如从事电气设计、施工;自动化应用与测试等),使之既满足当地的制造业工业企业、各类工控行业的当前职位要求,又能充分体现出将来职位发展的迁移特性;既能确保当前迫切的就业需求能力,又为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既包含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又保证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教育部门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生的学历培养要求,又符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所制定的“维修电工”的特定要求。 
双证融通开展情况及优势 
2014年,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与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单位合作,向中国职教学会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委员会申报双证融通特色教材和相关论文的成果。我校数控专业教授苏家健主编被教育部评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PLC技术与应用实训(三菱机型)》第2版被评为双证融通的优秀课题。 
获奖证书


版权所有:震旦职业学院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