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对于既无雄厚文化基础,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高职学生而言,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法。在教材体例的设计上,每个学习单元均以学习任务的形式提出,并且开头设置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或问题情境,正文中提到的类似案例(例题)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及问题解决的需要突出实用,课后练习中继续安排同一问题范畴的拓展任务,重在引发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在学用一体的过程中,以任务载体,既使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又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 (2)体验教学法 课上教学从规范各种教学文件和教学要求做起,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把关,在授课过程中充分注意到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教学内容的生动和形象,以启发、感悟为目的,精选生产、生活实际中电工基础的正反面典型案例,让学生感悟到电工基础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电工基础课程的科学价值所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下列不同的教学方法: 1)讨论式、互动式教学 在讲解习题课或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时,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培养锻炼对问题的表述能力和参与意识。 2)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讲解新的内容和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和精神。如:结合本校实际用电负载情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三相供电系统、用电负载的联接方法等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与精神。 3)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直观性、体验性教学 电工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注重联系实际应用讲解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场、实物和多媒体课件,适时地利用直观性和体验性教学原则处理抽象的物理概念,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工程意识。如通过对实际用电负载的电路联接(如电动机接线、照明线路)分析,培养学生用电工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对比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采用对比法引入新概念和电路分析方法。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单相电路和三相电路的分析,RC电路和RL电路的分析等,对比法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循序渐进、加强引导教学法 从三相发电机到三相电源的联接,直至三相负载的联接,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课程组教师围绕教学和当前科技的发展,多次为学生作了相关课程的讲座和学术报告,在学生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还对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室开放和大学生科技制作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分组讨论法 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4-5个小组,给每组学生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小人物或大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自主分工、协同合作,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给出解决方案,并展示学习成果。合理设计与布控这一学习环节,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提高了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4)自学辅导法 在任务引领和案例分析的引导下,学生能自己看懂的内容教师尽量不讲。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由传授知识转向设计学习过程(包括确定学习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创设任务情境、给予指导与反馈等)和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开发课件、建设网站、提供交互平台、推荐学习资料等)。教师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作为一位更加机敏的助学者、在学习、借鉴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电工基础教学实践,归纳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六个关键要素,分别是前需知识、情境、合作、资源、即时支持、反思。
|